目前分類:眼科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壢新醫院眼科楊士毅醫師

        青光眼主要是影響視神經之疾病,其致病原因通常為眼壓升高,視神經因受到眼壓之壓迫而造成視力的傷害,且合併有視野缺損的現象,嚴重的青光眼甚至有可能造成眼睛完全失明。

  正常的眼球靠著房水形成一定的眼壓,使眼球可以維持一定的形狀。一般來說,房水的分泌及排出之間會保持平衡,使眼壓可以維持在正常範圍內,通常以21毫米汞柱當作正常眼壓的上限。當眼球房水的排出通道阻塞時,眼壓就會有上升的情況,若眼壓突然升高會產生急性青光眼發作,此時眼壓通常可高至4,50毫米汞柱以上。病患常因眼睛紅腫疼痛、畏光、突發性視力模糊等症狀而求診,甚至可伴隨頭痛及噁心嘔吐等症狀,但對於大部分慢性青光眼患者來說,眼壓通常是緩慢上升,一般不容易產生如急性青光眼般之症狀,且早期青光眼的視野缺損侷限在週邊視野,患者並不容易察覺,等到眼壓上升一定時間,造成視神經持續受損時,病患才會因視力及視野受到明顯影響而求診,也因此青光眼常被稱為「視力的隱形殺手」。

         一般
建議40歲以上之民眾,最好每年檢查一次眼睛。而「高危險群」的人則更須注意,高危險群者包括:1.血親中有青光眼患者、2.有糖尿病病史、3.因其他疾病需長期使用類固醇、4.曾有眼球外傷病史。前面提到眼壓升高雖然是造成青光眼的主要原因,但臨床上有一部分青光眼病人並無眼壓無升高之情況,稱之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因此定期眼睛檢查除了基本的視力及眼壓測量之外,最好還要包含完整的眼底視神經檢查,一旦發現視神經盤之凹陷過大,懷疑有青光眼視神經病變之可能時,醫師便會進一步安排視野檢查以確定是否已出現青光眼之視野缺損症狀。相反的有些人雖然眼壓偏高,但是眼底視神經檢查或視野檢查未出現異常變化,稱為「高眼壓症患者」,其不一定需要開始青光眼之治療。但這些高眼壓症患者日後發展成青光眼的機會仍較一般人高,因此最好維持定期眼睛檢查,日後視神經或視野一旦出現異常才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青光眼造成視神經受損後,視力及視野的喪失是無法挽回的,因此早期治療才能阻止視神經的受損繼續惡化。青光眼的治療主要為使用眼藥水降低眼壓,跟其他慢性病用藥原則一樣,患者必須按照處方持之以恆使用眼藥水,才能有效穩定地控制眼壓,並且要定期回診追蹤眼壓控制情況,依眼壓控制狀況醫師會調整用藥。一旦發現眼藥水已無法有效控制眼壓,視神經病變或視野缺損狀況持續惡化時,則會進一步考慮雷射治療來增加房水的排出,甚至是以手術製造新的管道排出房水來進一步地降低眼壓。不管是藥物、雷射或手術,治療的主要目標都是降低及維持眼壓在一個合理的安全範圍,讓視神經不會繼續受到傷害。

  因為青光眼早期缺少明顯症狀而容易被忽略,因此養成定期至眼科檢查的習慣顯得重要,一旦早期發現配合醫師的治療,將眼壓有效的控制,則能避免因青光眼造成失明的憾事發生。

文章標籤

聯新國際醫院外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壢新醫院張文瑞主任

近日新聞報導,台北市小二學童近視盛行率36%,衛福部國健署的調查也發現,台灣未上國中之前的學童就有高達67%近視。近視幾乎如同肥胖、代謝症候群,成了現代人的文明病。雖不至於威脅生命,但卻潛藏失明的危機。

近視需要戴眼鏡矯正,高度近視(600度以上)並已證實與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致盲性疾病高度相關

        很多家長處心積慮地希望孩子不要戴眼鏡,但當孩子的近視進展到非戴眼鏡不可時,家長似乎就放棄對近視的治療,孩子的度數也因此不斷飆升,最後變成高度近視的族群。由於兒童在15歲之前,近視度數的進展會以平均每年100度的速度增加,因此治療近視要持續有恆心,絕不能一旦戴上眼鏡就放棄。

目前避免近視加深的治療方法,最普遍的還是點阿托平類的散瞳劑治療,這是一個安全有效且年代久遠的治療方式,但因點散瞳劑瞳孔放大所帶來的畏光模糊等不適,是許多學童放棄治療的原因。有些孩童甚至因為畏光而不願到戶外活動,反而與預防近視「需增加戶外活動」的生活型態背道而馳。

近來有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角膜塑型術」也能有效的減緩近視惡化的速度,且不會有散瞳劑畏光模糊等副作用。簡單來說,角膜塑型片是一種夜戴型的硬式隱形眼鏡,它可以非永久性的改變角膜上皮的弧度,進而達到改變角膜屈光度,並矯正近視的效果。但它如同其他隱形眼鏡般需特別注意鏡片的清潔與保養,否則可能造成過敏、發炎,甚至感染等狀況。

但仍有少部分的人可能因為「逆散光」過高、度數太深等因素,不適合配戴角膜塑型片。因此務必要由合格的眼科醫師來做配戴前的評估,與配戴後的追蹤。

文章標籤

聯新國際醫院外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壢新醫院眼科 楊士毅醫師

        一般而言,剛出生的新生兒眼睛所見大概是模糊的影像,6個月大後會發展出雙眼的立體感及距離感,此時的嬰兒雖還無法進行視力檢查,但對於會動的東西會感到好奇且視線會隨之移動,也喜歡用手抓東西。到了三歲後,小朋友可以經由教導而了解如何看視力表,因此建議家長可以在家自行畫個類似視力表上的E字或C字,將缺口做上下左右轉換引導家中小朋友比出正確方向,之後再帶至眼科進行完整的視力檢查。三歲的小朋友若視力可測得0.5-0.6,一般來說算是正常可接受,之後視覺接受外界環境的刺激,視力也跟著不斷發育,通常到了六歲,也是即將要進入小學的學齡前年紀,正常的視力應該可發育至1.0,但視力發育過程有時受到一些因素干擾使得發育產生遲緩,這些因素包括屈光異常(如近視、遠視、散光)、斜視或者其他病變問題(如先天性白內障),因此讓家中小朋友在學齡前接受視力檢查,並且維持每年一至二次的定期檢查,若真有視力發育上的遲緩,才能早點找出問題並矯正,以免造成長大後無法再矯治之弱視問題。 

關於兒童之視力保健,提供以下幾點原則:

一、  良好的生活習慣

1.規律的生活及充足的睡眠:平常生活中的用眼,會刺激眼球睫狀肌之收縮,藉由充足的睡眠可讓睫狀肌完全放鬆休息,以預防近視產生。

2.均衡的飲食:藉由均衡飲食攝取完整的營養素供給眼球發育,特別是深綠色蔬菜以及水果的攝取,勿讓家中小朋友養成偏食的習慣。

3.培養戶外活動的習慣:空閒時多帶家中小朋友至戶外活動,或者休息時可讓小朋友多凝視遠方,都是為了讓眼球睫狀肌放鬆休息,預防近視的發展。

二、 良好的閱讀習慣

1.充足的光源:書房除了天花板的照明外,仍然需要檯燈或閱讀燈,小朋友若用右手寫字,則建議從左後方照射,左手寫字者則相反。

2.適宜的讀物:注意書本的字體大小及印刷清晰,紙張以不反光者較佳以免造成小朋友閱讀時光線刺眼不舒服。

3.正確的坐姿:避免讓小朋友趴著看書寫字,與書本要維持30-40公分的距離。另外桌椅選擇上必須配合小朋友身高,因此選用可以調整高度之椅子較佳。

4.適當的休息:提醒小朋友看書寫字最多一個鐘頭後,能夠起身活動或閉目休息,至少5-10分鐘空檔讓眼睛稍微離開近距離閱讀的環境。

三、其他良好的用眼習慣

1.電視節目特別是卡通小朋友往往一看就忘了時間,家長需一樣叮嚀小朋友最多一個鐘頭後起身活動或稍作休息,不要連續長時間盯著電視螢幕。

2.沙發與電視間的距離最好為電視螢幕對角線之六到八倍,所以家中客廳不大者,電視也不宜選擇過大尺寸。

3.電腦,或者現在流行的平板以及智慧型手機因為螢幕較小使用時距離更近,原則上盡量少讓學齡前正值視力發育階段的小朋友使用,以免提早出現近視問題。

 

文章標籤

聯新國際醫院外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壢新醫院眼科 張文瑞主任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以「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來形容自己年未40而有衰老的現象,的確,視力模糊幾乎是每個人老化難以避免的現象!而在平均壽命約80歲的現代,人們可以染黑蒼蒼的白髮,可以植牙繼續享受美食,但如何面對愈來愈灰暗的視力?

 

       隨著年紀而盛行率增加的視力問題很多,如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等。「白內障」是指水晶體混濁的疾病,可能是先天性、外傷性、續發性(導因於青光眼、虹彩炎、糖尿病或藥物等),但最常見的還是老年性白內障!而白內障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還是以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的方式,最能重建清晰穩定的視力!

 

        在門診中常見病患聽到「開刀」二字就眉頭深鎖恐懼不已,其實白內障是全世界造成失明的主因,但它卻可以透過手術來重見光明!因此白內障手術是已開發國家最常見的手術。手術的方式近幾年已經有很大的進步,從早期需要住院休養幾天,到現在的門診手術開完刀馬上回家;從早期術後需要戴1000多度的眼鏡,到現在可以一起解決散光老花等問題;而手術傷口也從8mm到現在微創旋切式超音波晶體乳化術2.2mm的小切口,傷口小除了可降低術後感染、發炎機率及縮短恢復期外,更能減少術後的散光!

 

       壢新醫院目前即是採用最先進的「微創旋切式超音波晶體乳化」儀,再搭配上合適的人工水晶體植入,可以讓白內障患者術後享有最清晰明亮的視力!

小叮嚀:視力模糊的原因很多,不是隨便買副老花眼鏡或點藥水就能解決的,最好還是能找眼科醫 師詳細檢查確定病因,才能做最適當即時的治療!

  

文章標籤

聯新國際醫院外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壢新醫院眼科 張文瑞主任

糖尿病無疑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位,雖然死亡率不若癌症或心血管疾病來的高,但它所衍生的種種併發症卻更讓病患折磨與付出極大的社會成本,慢性腎衰竭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都是常見的併發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更是造成台灣中老年人失明的主因!

眼科門診中時常可見正值中壯年,忙於事業而沒有定期做眼底檢查的糖尿病患,慌慌張張的跑到門診說:「醫師我的眼睛突然被黑影遮住了,才一兩天就看不到了…」,這些患者多是平時疏於控制血糖與定期檢查,視網膜病變已經造成了玻璃體出血黃斑部病變;與白內障不同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到了晚期,開刀治療的效果並不若白內障一般可以有”重見光明,重獲新生”的感覺,如果黃斑部已經受損或有牽引性的視網膜剝離,治療的效果就有限。但是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視力的影響很輕微,而且不痛不癢,病患很難靠自身的感覺來察覺疾病的進展,須定期請醫師檢查以及早發現。 

        糖尿病相關的眼疾不少,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新生血管型青光眼、糖尿病視乳凸病變等,其中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常見;所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指視網膜血管因血糖過高及缺氧等機轉造成不正常的增生與滲漏,導致玻璃體出血、視網膜水腫。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有視力減退、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視力突然急遽地變壞等等。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分為二個階段:先是非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此時通常對視力影響輕微,病患常因此而不自覺;之後會進展到更嚴重的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廣泛性的微血管阻塞和缺血後會出現不正常的血管纖維增生至玻璃體中。這些不正常的血管如果破裂時會造成玻璃體出血;另一方面,纖維組織會牽扯視網膜,產生裂孔,甚至視網膜剝離,即使沒有裂孔,若牽扯到黃斑部,視力亦會嚴重受損,如果不治療的話,有70%在5年內會導致嚴重視力喪失而幾近失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在近年來已有長足的進步,三十多年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甚少積極的治療方式,時常只能「放著瞎掉」,而在視網膜光凝固雷射,玻璃體切除手術,還有最近逐漸廣泛使用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眼球內注射等方法陸續應用於臨床上的治療之後,多數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都能維持一定的視力,但治療的早晚仍是影響病患視力很重要的因素,一但到最末期的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及血管新生型青光眼產生,再好的治療也難以挽回正常的視力。

       綜上所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避免糖尿病患失明的不二法門,糖尿病的病患應依視網膜病變的程度,定期在眼科門診追蹤,例如非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應每3至6個月至門診追蹤,若是增殖型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要縮短追蹤時間。而嚴格的血糖控制則是在任何階段糖尿病患的基本功課,只要能做到上述幾點,即使糖尿病患也能一輩子享有光明美好的人生!

 

文章標籤

聯新國際醫院外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